第34章 和光同尘-《我是范进,中举后的大明风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范进伸手摸了摸,当是狐狸皮毛织就,一针一线皆是情谊,不由得温声道:“浑家有心了。”

    胡盈盈谦虚道:“老爷用心科举,奴家帮不上什么,只好在这衣食用度上多花些心思了......”

    “哦对了,老爷,”胡盈盈似是想起了什么,说道:“按照旧历,年关之前,理当对庄子有一次视察,您看?”

    范进脚下顿了顿,抬头看了看逐渐晴朗的天空,“我会抽空去一趟的。”

    说完,当即迈步离开。

    胡盈盈毕竟是妇道人家,管理后宅还行,但外务却是难以周全,总不好抛头露面,毕竟于礼不合。

    身处这个时代,范进既不想表现得太离经叛道,同样也不希望身边人太过于异于常人。

    至于说研读四书五经,他虽不认为有什么用,但既然科举考四书五经,八股文章,那就必然有它的道理。

    科举制度的目的,从来都不是培养人才,也不是为了筛选人才。

    它的最大作用,在于牢笼志士,让天底下聪明的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,让他们钻研章句,白首穷经。

    只有这样,这些人才不会异想天开,也不会被歪门邪道迷惑。

    读书人安定了,天下即便还有人想造反,也不过是一些草寇之流,成不了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与科举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,还有臭名昭著的’三十三两白银政策。

    无论是科举制度还是三十三两白银政策,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统治平稳,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,而老百姓则通过三十三两白银,认为塑造贫穷,让老百姓始终生活在生活的压力、焦虑之中,为生计发愁,但又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。

    这样,老百姓也就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但范进清楚,无论是科举制度还是更往后的三十三两白银,除了让这个千年国度整体沦为待宰羔羊,蒙受无边苦难之外,并没有太大用处。

    他现在无力改变,无法改变,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机会。

    而在此之前,只能先和光同尘,扮演一个无害的读书人角色。

    毕竟,原身可谓是统治者最满意的白首穷经的读书人形象了。

    “老爷,听说您要出门?”
    第(2/3)页